2017年5月12日,著名学者王树人教授莅临我司主讲《中西视野下的象思维问题》,本次讲座由我司经理林怀艺教授主持,林经理对王树人教授不辞劳苦的远道而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王树人先生的学术思想做了简明扼要的阐发。本次通识课堂,王树人教授以哲人的深邃,智者的理性,诗人的浪漫,学者的幽默,画家的道法,娓娓道来,既环环紧扣,又错落有致,轻盈中见严谨,妙趣中见深厚。
王树人教授师从杨一之先生与贺鳞先生,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多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作访问研究。其代表作主要有:《思辨哲学新探——黑格尔体系研究》、《历史的哲学反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研究》、《西方哲学史》、《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王树人教授的“象思维”思想及其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概括,也是为这一思想文化研究开拓出的一个新的方法论和视角。此次讲座,王先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首先,他以散步引题,探讨了文化研究的视野问题,强调中国学者要善于把握中国文化的主体话语。他分析了中国的解经传统,说明了中国文化的超稳定性,呼吁研究文化的人,务必把握国家的民族魂都在文化上,一旦文化失语,文化就失去了意义。他强调,文化的留魂至关重要,文化的主体性就展现在文化的自我魂魄。他洞察了西方学者学习借鉴中国文化的旨在为了发扬他们的本国文化,基于此,他对我国学者提出了务必重视发展以及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殷切期望。其次,他对“象思维”思想进行了介绍,指出“象思维”与西方的概念思维有所不同,他引经据典,深刻分析了《易经》“观物取象”之“观”与“象”,从具象、联想意象、表象与精神之像,大象无形,充分说明“象”比“概念”更广大,更深邃。“象思维”以“象”为核心,最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为更形象具体地说明这个深邃的哲理,他以诗人的澎湃热情,引用李白的诗《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逐字逐句做了优雅且生动的解说,他指出,象思维是一种超越性的思维,它的超越会出现新的状态,从整体中推演出川流不息的发展观,并会在不停的思想撞击中生发繁衍出新的思想火花。再次,他细致地考察了“象思维”产生的时间。他指出,象思维并非中国独有,象思维产生于史前,是最天马行空,最能超越一切的思维。为透彻说明这一问题,他以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为例,分析了神话中象思维极具创造性的特质,进而指出,世界艺术的三绝,即古希腊的雕塑、德国的音乐、中国的绘画,无不弥漫凝练着深厚的象思维观念,其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听众们深为折服。复次,他重点论证了“象思维”的巨大价值与意义。王先生认为,“象思维”是最富有原创性的思维,希望能通过“象思维”寻找中国文化的本位、本真,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他指出,文化的冲突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则可归结到文字的不同,而文字的不同,则在于西方文字以声音为主,与逻辑密切相关,而中国文化,归结起来,则以象形性为根基,因此象思维值得倍加重视和发扬光大,他对在座的各位听众提出了弘扬象思维的殷切希望。最后,王树人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他们提出了象思维的辩证问题、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象思维等问题,王教授一一做了耐心的解答。另外,王树人教授的女儿王竞老师正好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高级项目协调人及顾问,她就同学们提出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做了补充回答和精彩的现场小演讲,整个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听众们深为王教授深邃的学术精神与丰厚的学术人生所震撼,倍觉欢欣鼓舞与蓬勃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