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落实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资源,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大员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同和获得感,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教师真心热爱,大员工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我司近日组织洪跃雄等七位教师利用暑假休息时间赴宁夏参加“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
会议期间,与会教师分别听取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PG电子副经理徐艳玲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PG电子经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韩强教授的两场专题报告。其中,徐艳玲教授所作的《KMP模式:思政课“知识—方法—境界”的教改实践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从“知识、方法、境界”的教改动因、KMP:“知识、方法、境界”教学理念的意蕴、推进“知识、方法、境界”教改的主要举措、推进“知识、方法、境界”教改的启示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她多年从事思政课一线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和经验成果。徐教授指出,在思修课教学实践中要始终贯彻“四个坚持”,即坚持“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坚持“教师主导、员工主体”、坚持理论联系“主观”实际、坚持教学效果动态评估的四位一体。讲座中,她更是以知识点击、境界提示、案例分析、方法论提示、相关链接等教改实例对于2018年新修订的《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解读和阐释,同时穿插介绍了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山东省优秀教学一等奖《思政课“知识—方法—境界”模式教学改革》的成果概况。韩强教授所作的《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介绍了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基本概况和成效基础上,提出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改进主要措施以及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要求的思考。他认为,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应该着力于以下四个关键环节,即抓住核心环节,持续优化专题设计、提炼导入问题,引导员工关注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融入多种元素,激发员工学习热情。两场主题报告紧贴时代脉搏、紧扣新教材,充分展示最新的思政课教学成果,内容十分丰富,报告精彩纷呈、互动频繁,同时引用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带入思考,让场下的思政课教师获益匪浅。尤其是两位教授独特的思政课教学艺术和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议期间,我司七位教师与来自山东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学者、思政课教师围绕“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辩证统一及其运用”、“教材体系、知识体系向教学体系、信仰体系转化”、“问题导向、互动研究型教学方法探析”、“多元立体型教学体系构建,叙事、情境式教学方法实施策略”、“互联网、大数据、云环境下教学模式探索”等七个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与在座同行交流和分享各自在《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教师在主办方组织下参观了宁夏博物馆、回乡文化园、清真寺、团结路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中华文化的特色景观,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繁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