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下午,2018-2019学年“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在厦门校区PG电子会议室召开。参加集体备课会的有公司党委副书记陈英文、两校区形势与政策教研部负责人、各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负责人和部分授课老师。
集体备课会上,各位老师除就这个学期教育部下发的教学专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外,还就“形势与政策”的特点、如何提高授课质量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如何提高授课质量。与会老师普遍认为,“形势与政策”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不好上的课,想要高质量地完成授课并不容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门课具有时效性、多变性、涉及面广等特点,它的教学内容不仅每个学期会随着国内外时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诸多的学科领域。然而一般情况下,每个老师受到自身专业、时间和精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同时对这些学科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的主题,授课的质量就会比较比较好;反之,则效果就不会太好。有的老师提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位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多阅读各类学科的专著和文献,不求精通,但至少对各学科领域多少都要有些了解。也有老师提出,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大量的阅读各学科的专著和文献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故而建议,能否让上课的老师们按照各自熟悉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组,每个学期上课的时候,按照要向员工讲述的专题,再决定由哪些老师来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第二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有老师认为,在此之前,“形势与政策”课可能因为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等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不仅是员工,老师也存在这种情况,此时去谈激发员工的兴趣,有些不切实际。也有老师认为,员工不重视的情况固然存在,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上,主要是上课的老师怎样把课上得精彩,能够吸引员工的眼球,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所讲的议题中来。因此要求老师的备课要充分,灵活使用或者是创新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能因为课时不多就产生应付一下就过去了的想法,从思想上端正对这么课的认识,这样或许也能逐渐改变员工对这门课的看法。
第三是如何把课备充分。有的老师提出,有时确实是因为专业背景、视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没有办法找到充分的资料来完善课堂设计,因而只能照着《专题讲稿》讲,制约了老师水平的发挥,希望主管单位或负责人能够在备课方面多提供一些资料。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肖振南表示,学院领导对这门课程的建设很重视,学科资料的建设也会加强,以后会慢慢完善起来。而当前,则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资料网站和一些参考性比较强的公众号,可以暂时弥补这方面的问题。与会的老师纷纷表示赞同。此外,与会老师还就课程考核、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会后,老师们都表示这次集体备课会开得很成功,大家收获很多,除表示在思想上要更加重视这门课外,对上好这门课也更有信心了。大家表示会同心协力把这门课建设好,真正使之成为一门能让员工“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